政策新闻

首页> 政策新闻

高质量建设“两库” 昆明稳评工作提质增效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3-09-14

  近年来,昆明市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把稳定风险评估(以下简称“稳评”)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和科学决策的前置程序,由事后“保稳”向事前“创稳”转变。昆明市委政法委在全省率先搭建平台“筑巢引凤”,高质量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评审专家库和第三方机构数据库(以下简称“两库”),有效增强稳评专业性和公信力,助力稳评工作不断迈向规范化、专业化。

  汇聚行业资源

  聘请专业人员组成稳评专家库

  稳评的主要功能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重大活动等事项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调查、科学预测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

  昆明市委政法委学习借鉴外省市先进经验做法,结合昆明实际先行先试,制定出台《昆明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评审专家管理办法(试行)》,会同18个市级重点行业主管部门,通过行业推荐和公开征聘的方式,聘请在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等行业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和丰富实践经验的130余名专业人员,组成稳评专家库。

  按照编审分离原则,评估责任主体单位组织评审专家对稳评报告进行审查,参评专家对稳评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进行深入调研和论证,准确查找风险点,提供专业咨询指导意见和建议。

  拓宽参与渠道

  第三方机构献计建言

  昆明市畅通社会稳定风险沟通与信息公开渠道,确保群众拥有知情权、发言权和决定权,积极拓展公民和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的路径,多途径、多渠道广泛征集意见。

  要保证社会稳评主体的相对独立性和超脱性,就要区分社会稳评的决策者与实施者,从一开始就贯彻“管办分离”要求。昆明市制定出台《昆明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第三方机构培育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以公开申报的方式,通过资质审查、逐级审核、公开公示等环节,择优吸纳驻昆央企、省企和高校以及在昆注册公司、律所、社会咨询服务机构等70余家单位组成第三方机构库。

  在实际操作中,评估主体单位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等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弥补相关部门“同体评估”视角单一、信息不全等短板,拓宽外部参与渠道,促进依法科学决策。与此同时,昆明市通过组织培训、案例指导等方式,不断提升第三方机构稳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政府部门决策献计建言。

  培育管理并重

  提高“两库”成员专业水平

  社会稳评是在重大决策出台前落实“关口前移”要求的前置性制度安排和程序设计,强调防患于未然。

  昆明市在加大政策支持和培育力度的同时, 按照“公开透明、改革创新,稳步推进、有序引导,注重实效、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探索具有昆明特色的“两库”参与稳评工作模式,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通过建立入库、评价、考核、清退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完善统一工作标准、统一工作程序和统一台账文书“三统”工作法,每年对“两库”从事稳评涉及的工作质量、工作效果、服务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对不适宜继续承接稳评业务的“两库”成员,严格清退出库……昆明市推出系列举措,不断提高“两库”成员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昆明市进一步规范社会稳评的程序内容, 坚持把稳评作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举措,作为源头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抓手,明确由决策的提出单位、政策的起草单位、改革的牵头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的报建和审批单位、重大活动的主办单位等作为社会稳评的责任主体。

  此外,昆明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利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公开相关信息,广泛征询民情民意,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加强稳评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评估。特别是突出风险全过程动态管控,通过事前源头防范、事中化解处置、事后跟踪管控,把各类风险化解在既定规则和程序内,有效发挥稳评工作风险源头防范的作用。